您的位置: 威尼斯wnsr888 > 北服新闻

字号: A A A

  • 冬奥思政课 | 冬奥设计实践课:北服师生在教与学中助力冬奥
  • 2022-02-15
  • 来源:艺术设计学院
  • 作者:艺术设计学院
  • 编辑:宋冰滢 李冰
  • 阅读次数:
  •   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至今,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其中运用在环境景观和文创产品中的中国式美学设计也得到了广泛赞誉。北京冬奥组委于2020年9月21日,在当年北京国际设计周上面向社会发布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宣传海报征集公告”。威尼斯wnsr888艺术设计学院视觉传达专业的“冬奥设计实践课”应运而生,师生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因素,积极拓展线上线下实践教学新方式,在教与学中使师生助力冬奥,提升教学水平,增强了文化自信。

     

    2021年9月,李晓敏、张蓉同学的设计作品《今年,在北京》,

    入选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宣传海报

      

      视觉传达专业的设计实践课是集设计理论、设计方法、各专业方向于一体的实质性项目课程。课程着重体现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训练,体现各种媒介语言的综合与交叉,在课题的设定上能够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考核,同时也关注重要的社会话题及流行趋势,而冬奥会海报征集活动为同学们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和平台,能够与社会接轨来实现创意。在调研和设计的过程中,师生认识到,设计方案不仅要体现奥林匹克精神与中国文化价值观,也要反映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特色,实现文化性、艺术性和功能性的完美结合。项目组围绕品牌形象类、文化主题类、重要节点类共三个类别进行海报设计。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宣传海报发布现场

      

      2020年9月下旬,艺术设计学院启动冬奥海报应征项目,进行内容和创作要求的介绍、冬奥主题海报的讲解与历史案例分析。接下来的设计中,学生以两人为一组创作至少两幅海报,老师们在课题时间中安排与每组学生一对一进行辅导和推进,有效了解每位学生的想法和工作进度,注重学生有广度、有深度的调研能力的养成。

     

    线上教学

      

      针对征集海报的三个类别,郭晓晔、李煌、王宁三位教师分别组成团队,在教学案例中提炼出五个涵盖创意类别对学生进行启发,分别是:身体与空间、卓越的运动员、艺术性、地域文化、图案/纹理/形状。无论何种运动,体育首先是对一个专门的空间的定义;运动员卓越的技艺体现了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的精神;艺术性可通过多元的媒介、风格、造型、色彩、光影等来表现;地域文化涉及建筑、文化传统、历史、自然、城市、生活方式等方面,从而体现主办国家及城市独特的形象和文化语境;抽象的图案、纹理、形状角度等则赋予海报象征性含义。

      通过线上线下广泛征集宣传海报设计方案,百余家设计机构及各界媒体、全国艺术设计类院校师生积极响应,冬奥组委共征集到1565套(件)作品。经过多轮评选,50套(件)作品入围,冬奥组委从中评出20套(件)优秀作品,经过深化修改、查重,最终确定11套(件)优秀设计作品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宣传海报。我校艺术设计学院视觉传达专业李晓敏、张蓉两位同学的作品《今年,在北京》入选并获得最佳方案奖。

     

     

    指导教师感言

      

    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视传专业教师彭璐 :

           艺术设计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组成教师团队,积极响应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宣传海报征集活动,将此次活动内容作为全体视传系本科四年级同学必修课《综合设计实务》的重要实践课题之一。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经过近半年的修改完善,最终入选一幅作品。此次冬奥会海报设计竞赛的入选正是视传系本着“为真实世界而设计”的初心,努力践行服务国家重大活动、全面落实课程思政建设、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教学成果,也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以视觉设计促进社会文化创新,探索视觉传达参与设计新路径的专业建设的集中体现。

      

    视传专业负责人、指导教师郭晓晔:

           这次参与冬奥海报设计能够获得这样好的成绩,非常难得。冬奥会的举办是全体国人的荣耀时刻,也更是00后参与发声的机会。在北京2022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海报设计的指导工作中,我们在年轻、活力、清晰、简练等基本概念上达成一致,以“双奥之城”北京作为背景,展现过往与今天的连接与跨越。

      

    指导教师李煌:

           我们针对冬奥会海报征集活动专门组织了大四全体学生参与,这是一次特别难得的实践教学机会。老师们希望学生能够从青年的角度去理解什么是奥林匹克精神,如何把中国文化和日常体验融入创作中。在指导过程中,我们鼓励学生从多元角度去调研,引导他们找到本题材的兴趣点,激发设计助力冬奥的创作热情,从而充分启发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

      

    指导教师王宁:

           教学过程中,我和其他两位老师从形式、内容、方式、功能等方面为学生讲解了创意的形成过程,以及如何从简单到深层次的概念发展,其中涉及:字体、象征、比喻、视角、隐喻、置换、叙事、幽默、简化、布局、气氛、五环的联想、元素的结合等方面。均以开放的态度让学生自由创作,主题看似是一种“约束”,但每一种创意方向都蕴含大量的信息,需要自己去探索、理解和筛选,在调研大量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整合,并绘制多张草图,将抽象信息转化成具象图形。通过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来共同探索和发现方案的更多可行性,在教与学的过程注重创意和概念的表达。

      

    获奖同学感言

      

    海报作品《今年,在北京》的创作灵感是源于什么呢?

      灵感源于北京的地标性建筑元素与冰雪运动健将的结合,借助天坛的建筑造型类比滑雪赛道的流线型。北京作为一个拥有许多文化遗产的城市,也是全球首个“双奥”之城,所以我们将代表性的建筑艺术与奥林匹克运动精神相结合,产生独特的视觉符号。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天坛是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而其中的祈年殿作为三重顶圆殿,殿顶覆盖上青、中黄、下绿三色琉璃,寓意天、地、万物。这与“奥林匹克主义的原则”条款中的一段话:“每一个人都应享有从事体育运动的可能性,而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视”相呼应。

      

    画面表达的中国式美学元素是什么?

      我们将祈年殿的侧边缘线条感与冬奥滑雪项目“单板滑雪”相结合,利用屋顶来表现积雪,大胆展现运动健儿的傲人身姿。使用抽象几何的艺术语言进行高度概括,去掉细枝末节,展现祈年殿建筑结构美的同时清晰传达运动项目的动作力量感。

      颜色上选用红蓝对比,渲染运动与古建筑的撞击感和活力感。红色也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传统颜色,体现中国气质和北京印象,传统的颜色与几何视觉语言相结合,使现代感和传统风融合,体现出时代的交汇。

      

    在创作海报时,你印象最深的事是什么?

      在创作中会遇到一个瓶颈期。我记得第一次去冬奥组委会时,老师们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比如运动员的姿势专业性、海报可以成系列设计等问题。所以我们当时回学校后又重新仔细观看了历届冬奥会单板滑雪项目的视频和图片,感到之前对于这部分确实有疏忽。从这个问题上我们得到的经验是:作为设计师,当设计任何一个视觉符号或形象时,一定要更加严格细致地要求自己,要立足实践去尝试学习,而不是想当然地泛泛而过,因为细节正是体现一个设计师专业性的地方。

      

      宣传海报以体育为主题,以文化为内核,融入冬奥元素、中国文化、城市风貌、冰雪运动等多种设计元素,体现了中华文化底蕴与奥林匹克精神的统一,展示了年轻一代蓬勃向上的朝气和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是“北服设计”与家国情怀相融合的精彩呈现,师生在这堂“冬奥思政大课堂”中得到了收获与成长。